当前位置: 首页 > 成果展示 > 生活与诗

生活与诗

2019年11月22日 17:42:25 来源:张永昌 访问量:3070

    鲁迅先生说,我以为一切好诗,到唐已被做完。此语或有以静止眼光看待诗歌发展之嫌,但唐朝确为我国古诗的巅峰时代,则勿庸置疑。彼时诗歌之尊、诗人之众、好诗之多、大诗人之巨,恐怕真的空前绝后。那的确是一个诗的时代,一个诗歌生活化、生活诗歌化的时代。

试想这样一个场景:春夜酣眠,睡到自然醒时,早已天光大亮。睡眼惺忪之际,盈满耳廓的,是各种鸟雀的欢鸣声。意识稍为清明,蓦然想起,昨夜虽睡美眠香,但隐隐约约,似曾听到风雨叩窗,现在想来,当是颇为急骤;如此则庭中院外,那些鲜妍明媚的花朵,不知凋落狼籍为何状?大家自然知道,这就是孟浩然的一首《春晓》: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你看,多么平易,多么悠闲,又多么美好!与其说这是一首诗,不如说是一则日记,一则随笔,千年之下而犹在昨朝。

有一则我们很熟悉的故事:一位瘦骨嶙峋、三十左右的汉子,骑一匹同样瘦骨嶙峋而不知贵庚或芳龄几何的驴子,蹄声的的入山来,慕名寻访一位隐居的老叟。他时而策蹇前行,时而牵驴举步,好不容易在山腰之上、山顶尚远之处找到了老叟的住所:几间茅屋邻瀑迎风,一株古松遮天蔽日。可千呼万唤,出来的却是一睡眼惺忪、齿缺始龀的小童,问他老先生去哪了,答采药去了,又问去哪采药,小子抬手一指:就在那——云雾缭绕处,山外有山中。眼看夕阳西下,去驻两难,真是不知今夕何夕,此人何人?没错,这就是贾岛的《寻隐者不遇》: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一首典型的以少胜多、尺幅千里之作。以上只是稍作敷演,其实这段经历完全可以写一篇郁达夫《钓台春昼》式的洋洋洒洒的游记,到了金庸大师笔下则更有可能成为长篇巨制的《飞狐》或《天龙》。

其他诸如李白醉酒、杜甫投宿、乐天听曲、李贺做梦、杜牧爬山、商隐相思,等等等等,不都是衣食住行、七情六欲、由马斯洛的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的生活巨细之事?人类追求诗意栖居,生活之中蕴涵诗意,诗歌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——所谓“自然是黄铜世界, 只有诗人才交出黄金世界“(鲍姆嘉通),自古而然,中外皆然。

比起古诗词来,现代诗写景状物、表情达意更为自由、灵活,可以更加贴近生活,生发诗意,启人遐思。相传德州师专诗人朱竹,一次上完课要回家时下起了雨,恰好他没带伞,正当踌躇之际,班里一女生站了出来,主动打伞,一路照拂,把老师送回了家,女生自己却淋了不少雨。诗人有所感触,写下这样几句诗:/落到你的酒窝里/我/便醉了。细节传神,留下了美好瞬间与想象空间,与美国诗人庞德那首著名的《在地铁车站》(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/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)异曲同工,大可参读。

当下现代诗较为小众,除其自身误入歧途(过于晦涩或过于口语)、文化消费多元、人心浮躁功利等原因外,人们对诗的认知过于偏狭也是原因之一。其实,诗就是诗,并不“高大上”,诗就在生活中,就在我们身边,很日常,很多样,有人的生活、人的情感就有诗——各种各样的诗,只是需要一点表达方式的特别(构思的新巧、语言的凝练等)而已。

常读点诗,试着写几句诗吧。即使不能,也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诗意吧。不要忘了海德格尔的话: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。

编辑:管理员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一个地方应该荒凉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山东省临邑第一中学 特此声明。